本报讯 (薛楠)有些女性经常遭受痛经的折磨,月经来时小腹疼痛,面出虚汗,双腿发软。但她们往往又觉得痛经不是什么大毛病,为了这点“小病”去看医生,太不值当。黑龙江玛丽亚妇产医院妇科刘泓彦主任强调,痛经并非小事,背后往往隐匿着妇科疾病,如拖延不治会留下健康隐患。
经常性痛经:
当心子宫内膜异位症
35岁的张女士一直有痛经的毛病,每次经前三天就开始微微作痛、小腹坠胀,到了经期小腹疼痛就更剧烈了。实在顶不住了,就靠吃止痛药来缓解疼痛。后来到某地方医院,经B超等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接受了药物治疗,可效果不佳,后又辗转来到黑龙江玛丽亚妇产医院。
据玛丽亚医院妇科刘泓彦主任介绍,在她接诊的患者中,很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都像张女士一样,是因为有长期的、较严重的痛经才来就医,忽视了痛经背后的原因,殊不知,这很有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出的警示。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内,受体内性激素的影响,每月脱落一次,形成月经。如果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附着在卵巢表面或盆腔其他部位,就会形成异位囊肿,这种异位的子宫内膜也受性激素的影响,随同月经周期反复脱落出血。如病变发生在卵巢上,每次经期局部都有出血,使卵巢增大,形成内含陈旧性积血的囊肿。这种陈旧性血呈褐色,黏稠如糊状,似巧克力,故称“巧克力囊肿”。张女士就属于这种情况,在玛丽亚医院,经过腹腔镜微创手术祛除了囊肿,终于治好了张女士的痛经。
产后痛经:
当心子宫腺肌症
老一辈都说生孩子会缓解痛经,但方女士恰恰相反,自从生过孩子以后,她发现自己每次经期下腹都会轻微疼痛,而且月经量也比以前大。但因为此前方女士从未有过痛经病史,而且痛感并不强烈尚可忍受,也就没太当回事,以为是生产时伤了身子,格外注意了保养和休息。但痛经并没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最后竟发展到吃止疼药也不管用的程度。
到玛丽亚医院后,刘泓彦主任安排方女士做了相关检查,B超显示她子宫异常增大,子宫后壁增厚到了4厘米,确诊为子宫腺肌病。
刘主任强调,子宫腺肌病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妇科病,也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表现形式,子宫内膜组织因为种种原因进入子宫肌肉层“扎根生长”,就会引发子宫腺肌病。进入子宫肌层的子宫内膜组织,一样会在雌激素的作用下重复生长、脱落的过程,形成“月经”。“但经血在子宫肌层无法排出体外,就会在子宫肌层积聚,引起疼痛和子宫增大。”
此外,患病后子宫内环境变化,不适合胎儿生长,还会引起不孕或反复流产。子宫腺肌病的高发年龄是30-40岁。女性如果之前没有痛经病史,在这个年龄段突然出现了逐渐加剧的继发性痛经,且伴随月经量增大,都应当引起警惕,及时到医院接受专业检查。在玛丽亚医院,方女士经过药物和带曼月乐环缓解了痛经症状,并逐渐治好了腺肌症。
避免意外妊娠 莫让子宫轻易受伤
子宫内膜为什么会受伤害呢?刘泓彦说,这跟各种原因引起的子宫内壁受伤有关,比如取环、诊刮等,都有可能造成子宫内壁出现创口,让子宫内膜组织“乘虚而入”。而子宫内膜又是一种反复再生的组织,可以在体内任何部位扎根生长。特别是现在做引产、流产手术的女性越来越多,子宫内壁受到创伤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要预防子宫腺肌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保护好子宫,不要让它轻易受到伤害。刘泓彦建议女性在经期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过辣、过冷的食物会引起子宫收缩,宫腔压力增大,子宫内膜可能会被挤压进子宫内壁。
最重要的一点,女性一定要合理避孕,避免出现意外妊娠。刘泓彦强调,人工流产或引产才是最容易造成子宫内壁受伤的因素。如果需要终止妊娠,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不要盲目选择街头小诊所等。因为正规的医生和操作手法,创伤较小,术后护理也更到位。
最后提醒女性,千万不要对痛经无所谓。如有疑问可通过24小时咨询专线0451-82632326或登录www.82676666.com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