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6个月远离烟酒、提前3个月服用叶酸……如今,不少计划要宝宝的年轻夫妇开始重视起各种孕前准备工作。不过,有关温馨提醒,孕前准备千万别忽视“口腔检查”,即使牙不疼,也要提前看一下牙科医生。因为怀孕会引起许多生理变化,一旦疏于防范口腔疾患,往往会给孕妇带来更多健康隐患。
小牙病后果很严重
“从没想到这时候出现牙病。”日前,刚刚怀孕一个月的省会张女士正为牙疼苦恼不已。为了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张女士夫妇把能想到的一切孕前准备工作都提前做好,可惟独忽视了“口腔检查”。近日,“小牙病”开始让她左右为难:“治疗吧,怕影响孩子,不治疗吧,疼得又难以忍受。”
据专家介绍,目前多数孕妇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从临床中可以看出,孕前检查中重视口腔保健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是怀孕以后因为牙疼而被迫来就医的。
“很多人认为牙病危害很小,可一旦发作则后果很严重。”专家说,怀孕后一旦牙病急性发作,由于孕期特殊的身体条件所限制,有些重度牙病常常很难在孕期得到完善的治疗;另外,不恰当的治疗和因疼痛所造成的精神紧张在孕早期和孕晚期还有可能造成流产和早产,甚至导致胎儿畸形。
如果强忍耐牙疼而不治疗,不但会影响孕妇的进食、睡眠,使其焦虑,还会导致关节炎、肾病、眼病等其他全身疾病。同时,牙病会影响孕妇的进食,如果营养摄入不足就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而胎儿的牙齿在怀孕6周时就开始发育,在此期间如果母亲缺钙,会导致胎儿出现一些不可逆的改变,如牙齿钙化不全、釉质发育不全、错合畸形、唇腭裂、出生后易患龋齿等。
另外,口腔病灶中细菌所产生的毒素有可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通过胎盘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畸形。
提前消除口腔隐患
对于计划怀孕的夫妇来说,如果想避免类似张女士的困境,怀孕之前一定要到医院检查一下口腔。
“即使牙不疼,也要来医院让医生看看,因为有些牙病往往在怀孕期间出现。”温馨提醒,一般口腔检查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种多发病的防范:
牙周病:这是怀孕时期最常见的牙病。因为怀孕期间,雌性激素增加、免疫功能较差、牙菌斑菌落生态改变,这些变化会使牙龈中血管增生,血管的通透性增强,牙周组织对牙菌斑的局部刺激反应加重,从而出现血管增生等发炎症状,还会发生其他牙周问题,如牙周会浮肿、牙齿松动、肿疡等。
龋齿:由于孕期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的改变,孕妇容易忽略口腔卫生,由于食物残渣附着在牙面上,使口腔内细菌增多,而且食物残渣中的碳水化合物发酵产酸,会导致牙齿脱钙,形成龋齿。
阻生智齿:若怀孕前有阻生牙未拔除,再加上牙菌斑堆积,阻生牙四周的牙龈就会发炎肿胀,随时会导致冠周炎发作,伴随的组织间隙感染,令腮部肿胀,张口困难,无法进食。因此,孕前口腔检查时,如有需拔的阻生牙,一定要尽早拔除,以免后患。
残根、残冠:残根、残冠容易因其周围的炎症而出现牙龈肿痛。因此,残冠、残根或以前已做根管治疗而明显有根尖病灶的牙齿,都应该及早治疗,或拔牙、或补缀,以避免怀孕期间疼痛。
“该治的牙治好,该拔的牙拔掉,该镶的牙镶好,不要等怀孕后牙疼了才想起到医院求医。”白鹤翔特别提醒,看牙病要早做准备,应该根据各种牙病的治疗周期提前就医。
一旦牙疼不必强忍
虽然准备工作已做好,可一旦在孕期出现牙病该怎么办?专家建议也应该及时就医。
“孕期出现口腔疾病也可以治疗,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时期。”白鹤翔说,孕期前三个月尽量不做复杂牙病治疗或拔牙等,后三个月也不适宜刺激性治疗,最佳治疗时间是妊娠4-6个月时。
温馨提醒,有效刷牙和使用牙线是预防口腔疾病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有效刷牙可以去除口腔内70%的菌斑,还有30%滞留于牙间隙,需要通过使用牙线来去除。孕期少吃甜食和黏性大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可减少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