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是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人的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患者大约有1600万人,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世界卫生组织推算,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到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最近的数据显示,在我国患病人群中,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非常令人担忧。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健康中心副主任马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大家族大家庭现在都变成了核心小家庭,孩子缺乏更多的人沟通。父母关系不和睦、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或家庭成员有不良的嗜好这些都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很大。在和睦的家庭中,过度保护和溺爱,漠视孩子的感情需求同样也会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另外就是过重的升学压力。”
“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容易让孩子陷入焦虑状态。而很多老师不能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情绪障碍,导致师生之间的冲突、对抗,最终导致孩子厌学。所以家长和老师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突出的症结所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行为研究室主任杜亚松博士说。著名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北京高校心理素质研究会副秘书长聂振伟副教授也表示,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所面对的社会压力比较大,而他们在学校和家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这就造成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不高,面对压力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
专家强调,如果对于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不予以及时治疗,将会引起更多的社会问题,据估计,患有精神疾病的青少年染上酒瘾、毒瘾以及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率是普通人的5到10倍。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精神卫生教育十分重要。我国将今年的精神卫生日主题定为:“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健康中心副主任马弘:“要把精神健康和追求身体健康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老师和学生,家长和孩子 双方要互相理解,这样很多问题就可以在很早阶段发现。国庆前期国务院刚刚批准了一项加强精神文明健康的意见,这是目前国家最高级精神文明工作的政策,在里面明确提出要对老师班主任保健医生进行培训,这项工作将成为我们常规的一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