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溢液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特别是乳晕区大乳管内的乳头状瘤。溢液多为自发性的,常因在内衣上留下污迹而被发现,亦可在挤压时发现,溢液可呈持续性(10—15天或更长)或间歇性存在,常为血性,也可为浆液血性或浆液性。一般来说,溢液较多者肿瘤常较小或瘤体位于中心大乳管内;溢液较少者,肿瘤偏大或瘤体于乳腺的边缘部位。总之乳头溢液与乳头状瘤的类型和部位有一定关系:大导管内的发生率为70%—85%,而终小导管内的发生率仅为10%—25%。
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瘤体很小,因此,多数情况下不能摸到,只有1/3的患者可发现乳房内肿块,肿块多在乳晕区附近,肿块很少超过1cm,呈圆形、结节状或条索状,质地较软,按压肿块常见有少量血性或暗红色液体从相应的导管口溢出,有时在挤压出较多液体后,肿块会缩小或消失。多发性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肿块常位于乳腺的周围区域,边界不清,有实性不均质感。
乳头溢液虽然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主要症状,但是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因此不能单凭乳头溢液来诊断此病。一般可取乳头溢液涂于玻片上作细胞学检查,不过此项检查的阳性率较低,无决定性诊断价值。
乳腺导管造影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重要检查手段,即通过溢液导管口注入少量造影剂作乳腺X线照片,可显现乳腺导管有无扩张,如有肿物,便可见被造影剂充盈的导管内有空缺,这个缺损处就是肿瘤所在的部位。
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最终确定诊断可通过乳管x线造影的指引,切除病变部位送病理科检查。
更多了解可拨打咨询电话:0451-82632326。
或者点击登录: http://www.82676666.com/rxzk/
导读:近日,美国《职业与环境医学杂志》最新刊载的一项研究指出,女性每周上两个夜班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引起广大女性的关注。美媒:女性上夜班患乳癌风险高达40%•••[详细]
女性上夜班患乳腺癌几率增加近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