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某高校女生小田发现月经前后右侧乳房胀痛、刺痛,在疼痛的地方她找到了黄豆粒大小的肿块。这个肿块和乳房上表皮连接起来,一摸它还四处滑动。小田的姑姑7年前因患乳腺癌去世,摸到这个肿块的时候,“乳腺癌”三个字马上闪现在小田的脑海里。
小田觉得自己是还是个大学生,到医院去做妇科和乳腺科的检查总有些难为情。现在不是流行网上自我诊断,自己当医生吗?小田决定先到网上自己诊断诊断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田到网上一搜,“乳房内可触及蚕豆大小的肿块,较硬,可活动。一般无明显疼痛,少数有阵发性隐痛、钝痛或刺痛等症状。”看到网上乳腺癌早期表现症状,小田吓了一跳。虽然网上还说乳腺癌的发病期从18至70岁不等,年龄多在30至60岁之间,尤其是生育期、更年期是女性乳腺癌的高发阶段。但小田由于有家族病史,心里总像猫爪似的不踏实。“我得乳腺癌了。”每天就这样暗示自己。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小田到医院乳腺科进行检查。
经过检查,确定为小田的乳房内的肿块只是纤维瘤伴随乳腺增生,一些常规药物就能治疗,并非乳腺癌征兆。
黑龙江玛丽亚妇产医院专家提示:网上自我诊断一定要慎重。在网络上进行自我诊断一定要慎重。由于没有专业知识,很多患者容易对号入座。看到一些病的表现症状总感到自己身上有这些症状进而怀疑自己有这种病,这是正常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但自我诊断后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因为医生会借助彩超、B超等专业手段和专业知识做出准确判断。另外网上自我诊断后切忌自己按网上的所谓的药方和指南等自行用药,因为如果初步诊断失误,自行用药很可能延误甚至加重病情。
更多了解可拨打咨询电话:0451-82632326。
或者点击登录: http://www.82676666.com/rxzk/
导读:近日,美国《职业与环境医学杂志》最新刊载的一项研究指出,女性每周上两个夜班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引起广大女性的关注。美媒:女性上夜班患乳癌风险高达40%•••[详细]
女性上夜班患乳腺癌几率增加近四倍